刘勤军是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祥和乡村旅馆的老板,也是丘林村第一个开乡村旅馆的人。
丘林村,地处乌江上游鸭池河北岸,1936年2月,红二、六军团长征,强渡鸭池河后从丘林村上岸进入毕节,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“红色财富”。
【资料图】
2009年,在外打工的刘勤军回到丘林村,用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将家里老房子做了翻修。房子翻修结束后,如何再就业成了刘勤军的一个难题。
刘勤军整理客房。
“2009年村子举办桃李花节,来了很多游玩的客人,我瞅准机会,开始办起了小饭馆。”刘勤军说,当时这里也是毕节从黔西方向到贵阳的必经之地,每天车流量、人流量都非常大。
时间一晃过了两年,依托交通优势与自然资源优势,小饭馆的生意还算红火。2011年初,刘勤军将家里多余的房间收拾出来作好布置,在小饭馆的基础上,又开起了乡村旅馆,以满足旅客的吃住需求。
现在刘勤军的民宿共有11个房间,20多张床位,每逢节假日,他的民宿都是满房,生意十分火爆。今年上半年,刘勤军的民宿大约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。
吃着“旅游饭”,刘勤军年收入达20多万。
在刘勤军的带动下,不少村民也开始办起了民宿、农家乐。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,打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,2017年,丘林村成立了民宿协会,并由刘勤军担任会长。如今,村里共有乡村民宿39家、农家乐13家。
“我们村子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绿色生态、红色文化都是优势,如今我们的‘旅游饭’是越吃越香。”刘勤军介绍,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兴旺,如今他家旅馆的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。
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,丘林村以“红色+绿色”为主题,通过举办桃李花节与组织苗族同胞举行“跳花坡”“打糍粑”“对歌”“芦笙舞”等丰富的民族民俗活动,大力发展旅游业及服务业,并先后获国家3A级景区、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等美誉。
丘林村美景。
如今,通过接待游客和承办培训班,丘林村年均接待旅游人数8万余人次,让餐饮民宿经营者增收100余万元,群众靠旅游收入达400余万元。
“接下来,我准备将我的乡村旅馆进行提质升级,提升服务质量,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居住体验。同时,我也会继续开展好民宿协会的工作,与村民们一起做好旅游服务工作,端牢丘林村的旅游饭碗。”说起丘林村旅游产业的未来,刘勤军信心满满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怡
编辑 夏民
二审 顾野灵
三审 李凯
标签: